滴滴和美團的對戰不能單純從業務角度去思考,二者競爭的背後掩藏著更大的野心——對平臺、生態、入口的爭奪。

台中產後護理中心|台中產後護理中心推薦

另一方面,從可燒錢的規模上來看,美團和滴滴雖是獨角獸級別的巨頭,但是跟BAT無法相提並論,如果僅僅是滴滴和美團兩傢對攻,規模的用戶補貼,恐怕是讓雙方無心也無力的。而對於出行、餐飲以及汽車後市場等行業的年輕企業來講,O2O之戰勝負早已分,這個時候寧可不出頭,也不可站錯隊。

互入對方城池

從另一方面來看,今日頭條、美團點評和滴滴出行所形成的“TMD”組合一直被視作中國的下一代科技巨頭,滴滴和美團的對戰不能單純從業務角度去思考,二者競爭的背後掩藏著更大的野心——對平臺、生態、入口的爭奪。在此前經歷多次廝殺的外賣和網約車行業,看似大局已定,如今因滴滴和美團再起波瀾,這背後,更是“次級流量入口”之爭。



打美團的車、吃滴滴的飯?有便宜不占是傻蛋











客觀來講,本次的補貼大戰,用戶們也不用期望值太高,一方面,很難有巨頭參與進來瞭,當年滴滴快的補貼大戰,金主是財大氣粗的騰訊和阿裡,其實也是微信與支付寶的線下支付之爭。如今線下支付習慣已成,美團和滴滴又都與騰訊有關系,所以騰訊沒必要拉偏架,而阿裡跟兩傢也沒什麼交情,更沒有必要介入。



說起來,滴滴的程維和美團的王興也算是老相識瞭,兩人結識於2011年,阿裡B2B部門最年輕的區域經理程維因業務合作認識瞭美團CEO王興。2016年,程維和王興還能以朋友的身份交流,在烏鎮閉門會議上喝著茶談笑風生。







據統計,在美團點評日活躍用戶中,30%有出行需求,這也是王興下決心殺入打車行業的重要原因。並且美團在去年10月也得到瞭騰訊40億美元的融資。雖然美團2017年的業績還沒有正式公佈,但是從王興的內部郵件來看,2017年美團整體收入增長實現翻番,超過330億元,GMV交易額突破3600億元,比2016年同期增長瞭50%。其線上日訂單量峰值超過2700萬,額外的還有線下超過700萬單的交易。這也給瞭美團更大的底氣去擴充新的業務。

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,聽說滴滴和美團要“打”起來瞭,最高興的就是司機、乘台中月子中心比較|台中月子中心評價客、外賣騎手和用戶,消費者其實不關心最後誰贏誰輸,隻關心兩傢開打自己能占到多少便宜,大傢對“補貼大戰”的渴求已經達到瞭峰值。





2017年2月14日,美團在南京試水“網約車”業務,巧合的是,這一天兩人在一起吃飯,王興對此事隻字未提,程維飯後看新聞才知道。在之後的采訪中,程維的“爾要戰,便戰”顯得意味深長。作為回擊,2018年3月6日,滴滴外賣揭開面紗,將進入全國九大城市。兩傢估值分別為560億美元和300億美元的企業,相遇在出行市場和外賣市場。

美團染指打車業務,滴滴跨界送外賣,沉寂瞭有一段時間的O20市場在2018年春天再次劍拔弩張。滴滴收購Uber和快的、餓瞭麼收購百度外賣,巨頭們經過瘋狂廝殺,中國的O2O市場已進入整合發展的繁榮期。俗話說,沒有敵人的市場,將註定是沒有價值的市場,滴滴和美團此次的跨界之戰,讓O2O市場再起波瀾,初期搶占市場的方式必然是“價格戰”,這也是歷次O2O巨頭大戰中最簡單粗暴的方式。

(來源:品途商業評論)

極光大數據顯示,截至2017年底,網約車app市場滲透率14.0%,市場規模超過1.4億人,用戶規模增長瞭16.4%。滴滴出行在網約車app行業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,每100個中國移動網民中就有12個是滴滴出行用戶,排名第二的神州專車市場滲透率為1.37%,其餘網約車app市場滲透率均低於1%。

美團打車方面,前一萬名註冊司機,前三個月免抽成;同時隻要單日上線滿10小時,保證司機每天500元收入,1萬名之後註冊的司機,目前美團打車開出瞭平臺對車主的抽成隻有8%的優惠,再對比一下滴滴,目前對司機的抽成在20%以上。當然,針對乘客也是有優惠的,類似打車券、體驗券之類的。





來看看兩傢都拿出瞭什麼絕活?“滴滴騎手招募令”顯示,將分為“忠誠騎手”和“自由騎手”,忠誠騎手需每周在線大於48小時,就能拿到保底一萬的收入,而自由騎士可自由上線接單,訂單收入翻番。對比一下美團騎手在一線城市的待遇,薪資大概是6000元保底。

補貼大戰台中中區月子中心|台中中區月子中心推薦

從在線餐飲外賣平臺來看,餓瞭麼在收購瞭百度外賣之後,市場份額已經過半,美團外賣占比41.3%,緊隨其後。外賣市場正式從三足鼎立轉變成雙雄爭霸。此時滴滴進軍外賣業務,想撼動餓瞭麼和美團的地位,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

原標題:打美團的車、吃滴滴的飯?有便宜不占是傻蛋



而在網約車行業方面,收購瞭Uber和快的的滴滴可以說已經是一傢獨大,目前涉及的領域有快車、專車、出租車、順風車、單車等11個板塊,而其他網約車app則更專註於垂直細分領域。



滴滴和美團相各在對方的城池橫插一腳,包括近日的淘寶重回低價模式,其實目的相似,就是對抗競爭對手,那麼,外賣和打車這兩個領域,為什麼這麼被對方所看中呢?





分城市來看,主流網約車app的主要新用戶增長點在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,隨著在一線城市的深度滲透,滴滴在一線城市的人口增長紅利已逐漸消失。來自一線、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網約車app用戶占比為63.3%,較二線及以上城市網民在全國移動網民中的占比高19.7%,在未來一段時間,網約車app或將註重渠道下沉,尋找新的用戶增長點,滿足三線及以下城市移動網民在網約車方面的需求。



程維VS王興

互聯網圈從來不缺“戰爭”,滴滴備戰外賣,美團殺入打車業務,這一次,不管是跨界做外賣的滴滴,還是插足打車業務的美團,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,一場互聯網的戰爭硝煙已起,超級獨角獸之間硬碰硬的廝殺已然開戰。互聯網巨頭為瞭狙擊對手,不惜大舉進軍全新領域,會否顛覆現有市場格局?







根據艾媒咨詢的外賣市場數據顯示,2017年中國的外賣市場規模已超2000億元,預計2018年將達到2430億元。2017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規模依舊保持穩健的增長速度,用戶規模突破3億人。也就是說,每五個中國人中,至少就有一人點外賣,外賣已成為瞭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


在外賣市場,滴滴想要撼動美團的地位也並不容易。外賣市場中,美團外賣用戶數超 2.5億,活躍配送騎手超過50萬,覆蓋城市1300個,日完成訂單破1800萬。



互聯網可以分成兩類:A類是供給和履約在線上,B類是供給和履約在線下。B類又分為:以SKU為中心的供給B1和以Location為中心的服務B2。美團的對手集中在B2,這裡包括滴滴在內,當兩傢公司業務場景交叉時難免會有摩擦,滴滴和美團難免一戰。



結語:爭奪次級流量入口



對企業來說,不斷開拓新的業務線和嘗試新的服務,是必不可少的。“餐飲+出行”一直被認為是非常有利的結合,這一點可以從老對手Uber看出,2014年Uber就在美國推出瞭外賣業務,至今已至少覆蓋全球近29個國傢。並且其外賣業務增長速度甚至超過瞭打車業務,外賣流水占據全球近10%的市場份額。所以,在業內看來,美團和滴滴的這一戰,是遲早的事。






arrow
arrow

    frh571pn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